close

國際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

國際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秒殺搶購

國際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網友評鑑5顆星

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財務管理分類優質推薦

  • 定價:650
  • 優惠價:9561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585

  • 國際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

    想了解更多國際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商管學院及經濟系的國際財務管理課程所設計,更可作為國際投資、國際財務市場等的重要教材。希望透過簡單明瞭的陳述及章節後附加的個案研究,以實際的例子引導學生進一步地去思考,而更了解全球財務問題及多國籍企業的因應之道。

     

    目錄

    主編的話
    代序言:論亞洲金融風暴
    本書簡介
    第一章 簡介
    第二章 國際貿易與海外投資的動機
    第三章 國際收支帳
    第四章 國際貨幣體系
    第五章 外匯市場概論
    第六章 外幣期貨與選擇權
    第七章 財務交換
    第八章 匯率預測
    第九章 外匯風險管理
    第十章 國際金融市場
    第十一章 國際銀行營運與國家風險分析
    第十二章 對外貿易融資
    第十三章 國外投資融資
    第十四章 流動資產管理
    第十五章 國際投資組合
    第十六章 對外國直接投資策略
    第十七章 多國資本支出分析
    第十八章 境外計畫之資金成本
    第十九章  政治風險管理
    第二十章 跨國會計
    第二十一章 國際稅務
    第二十二章 國際移轉價格之制訂
    國際財務管厘個案
    習題部份解答
    重要網站
    各國貨幣及其符號

     

          代序言:論亞洲金融風暴

    • 亞洲金融風暴……………

        金融風暴常以三種形式產生:匯兌危機、銀行危機或二者同時發生(Kaminsky and Reinhard,1997)。匯兌危機主要是因為某貨幣大幅貶值而遭受投機客攻擊;銀行危機則是因銀行自身經營不善或因其他事件導致倒閉、合併、購併。偶爾,銀行危機與匯兌危機會同時發生,形成所謂的「雙生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近年來雙生危機的例子。五個東亞國家: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經歷了因嚴重的銀行問題隨之而來的匯兌危機。較早一點的雙生危機例子發生在阿根廷(1981)、烏拉圭(1982)和智利(1982)。近一點的例子為墨西歌(1994)、阿根廷(1995)、巴西(1998)和俄羅斯(1998)。

    • 泰國的經濟危機如何擴展到全世界

        國際資金的流動造成泰國經濟「粉身碎骨」。開發中國家如泰國是如何將其經濟危機蔓延到全世界呢?在1997年初之前,泰國經濟有大幅成長,因為其可以用較泰銖利率更低之美元利率借入海外的資金。在1996年未,國外的投資者開始將資金出泰國,因為他們開始擔心泰國的償債能力。在1997年2月,國外的投資者及泰國國內公司急於將他們的泰銖轉為美元。此時,泰國央行為此開始買進泰銖以支應美元的兌換,並調昇利率。
        利率調昇的動作造成股價及土地價格滑落。這樣一個動態的情境引起國際間注意到泰國嚴重的經濟問題,包括:大量的國外負債,貿易衰退,被沉重逾期放款壓垮的銀行系統。泰國央行已用盡美元以支應泰銖。同年7月2日,央行停止捍衛泰銖與美元間的固定匯兌關係。之後,泰銖於當天貶值了16%。
        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南韓的投資者及法人,了解到他們的經濟與泰國有同樣的問題 因此,他們亦趕緊將當地的貨幣轉換為美元。
        此次金融風暴主要原因在於泰國經濟的基本面不佳、經常帳長期逆差,加上匯率釘住美元,銀行受房地產泡沫影響以至於困帳激增等。而其餘的東協三國一非律賓、印尼、馬來西亞也有類似問題,故迅速由泰國波及其他三國,影響所及,連基本面良好的新加坡、臺灣亦頻頻遭受投機客的攻擊,而使匯率、股價連帶下跌。香港雖然大體上守住了了港幣對美金之連繫匯率,但也付出了股價、房地產價格大幅滑落的代價。在東北亞方面,韓國財團由於擴張太快,生產過剩,在景氣低迷中,不少財團宣告倒閉,金融機構也因呆帳而問題頻傳,導致韓圜大貶、股市重挫。而日本則因在東南亞地區大幅投資、放款,加上東南亞亦為日本產品的重要出口地區,預期將受到重大衝擊,加上泡沫經濟的影響,不少大型銀行及證券業倒閉,使股價亦受挫。而對於積極拓展亞洲出口市場的美國也有相當不利的影響。因為在亞洲各國幣值大貶、股價滑落、資產大幅縮水之際,勢必將影響美國的出口景氣。
        基本上,東南亞和墨西哥的金融危機有其相似之處,其中包括:(1)國際資金的大舉湧入,造成過度支出;(2)經常帳逆差,短期外債激增;(3)金融體系缺乏紀律及適當的監督機制;以及(4)幣值大貶。

    • 國際資金流進及流出亞洲…………

        新興市場與國際資金的結合越多,對接受者而言,會帶進同樣多的壞處與益處。一方面而言,國外資金的流入可幫助當地的經濟發展;另一面而言,在資金流出的時候,則當地經濟將遭遇到更嚴重的衝擊。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正標出這類問題的嚴重性。
        在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數年前,遭受最嚴重金融風暴衝擊的國家如泰國等,都享受著大量國外資金匯入的甜頭(且主要是來自於私人的資金來源)。這些私人資金多來自於私人信用的借款,如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類借款者。事實上,這些流入資金自1994年的25.8億美金躍昇到1996年的83.5億。外資使這些國家能對他們的金融帳虧損進行融資動作。舉例而言,1995年81.5億美金流入這些國家,其中有41億美金被用來作為金融帳上的融資,26.5億美金被用來作為非股票類的海外資產投資。剩下的14億才列為這些國家的外匯準備。
        在1995到1996年,多數的資金流入是來自於私人。正式的資金--負債、其他國際組織的融資(如世界銀行及IMF),和其他國家的協助就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是負數。然而,1997下半年通往亞洲的資金突然間地回流,對這五國的外部融資從1996年的106.6億美金跌落至1997年的28.8億美金,此已無法應付當期的金融赤字。私人資金從1996年的流入100.6億元轉為1997年的流出1.1億美元。這101.7億美金的轉變(正確而言是六個月)相當於這五個國家GDP總合的10%。他們花了近33億美金來維持匯率及保住公司。官方資金同時也急劇地上昇來支應不足之處及改善危機。
        試比較墨西哥和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其中仍有其相異之處:
       一、資金的流向不同,墨國的舉債主要用於過度消費,而東南亞則係過度投資的結果。墨西哥的過度消費可以經由貨幣貶值、較高的稅率及實質所得的下跌來調整,在貨幣貶值使出口改善後容易迅速反彈。但東南亞的過度投資則造成產能過剩,必須大幅刪減不具生產力的投資,如房地產、股票等,經由金融機構的重整及房地產公司倒閉後,市場才能起死回生。
       二、影響的廣度及獲得的支援有所不同:墨西哥金融危機雖曾一度影響中南美洲,但基本上是屬於單一國家而且獲得美國的大力支援。美國不但大幅吸收墨國出口品,扮演提供出口市場的角色,同時也提供直接、間接的財務支援。在墨西哥的金融危機中,美國和IMF大概花了300多億美元才加以解決。相較之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範圍較大,由泰國蔓延及於東協其他三國,又擴散至東北亞。據資料顯示,泰國、印尼兩國己向IMF借貸了600多億美元,韓國估計需要近千億美元。而韓圜一旦貶值幅度太大,會影響到香港、臺灣、日本,甚至大陸等形成另一波的骨牌效應,問題更形複雜。而亞洲第一經濟強國一日本,其體質在泡沫經濟瓦解後仍然虛弱,無力擔任類似美國的火車頭角色。同時,日本銀行體系的呆帳問題也是此次東南亞金融風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韓國則因產能過剩,在半導體、電子產品、石化、鋼鐵上的大幅殺價、傾銷,將使亞洲的經濟情況更形惡化。
       三、政府面對危機 的態度不同:墨西哥政府由於經常發生通貨膨脹、幣值大貶的危機,因此經驗豐富、態度明快,迅速且坦然地面對美國、IMF的協助及採取相關的配合措施,但東協四國政府,在長期經濟的榮景下,缺乏危機意識,政治反應遲緩且不足,未能及時提出重建信心的措施,以致危機進一步擴大。雖然IMF已提供必要的財務支援,不過,金額似乎有所不足,且未能遏止國家幣值進一步下挫的危機。而且接受援助的國家擔心IMF的援助必將伴隨著體制的調整(尤其是政治上的改革),除了造成經濟上的衰退外,政治實力的削弱也是重要的顧慮。以韓國為例,韓國在一個月前遲遲不放下身段接受IMF的協助,其中一個重要的顧慮即是總統大選在即。而馬來西亞也因政治、經濟上的顧慮,不敢提高利率來壓制過剩的產能。泰國、印尼則因政商勾結嚴重,IMF的介入將切斷政商掛勾的臍帶,所以對IMF的配合屢屢出現遲疑的態度。
        除此之外,亞洲金融風暴比當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存有相當多的變數,首先要注意的是,日本經濟會不會受其金融體系的連累而進一步惡化?一旦惡化,日本會不會拋售它在美國的債券以挽救國內的經濟?果真如此,將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帶來更深遠的影響。其次則應加強觀察人民幣會不會貶值,及其可能貶值的幅度,會不會引發骨牌效應,造成另一波的貶值?會不會對在大陸投資的臺灣廠商有所影響,進而波及到臺灣的出口景氣。

    • 小結………

        在亞洲金融風暴連番襲擊下,凸顯了全球國際化所衍生出的種種現象,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於一個多國籍企業,如何維持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及政治局勢的變化,更須比以往投注大量的心力與研究。從許多例子可以看出國際市場對個別企業重要性的增加,美孚(Mobil Oil)、可口可樂(Coca Cola)和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等的國際業務收益佔總收益的一半以上;許多多國籍公司像英國石油(British Petroleum)、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和新力(Sony)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有業務;雀巢(Nestle)、飛利浦(Phillips Electronic)、福特(Ford)和IBM在國外的員工比在國內多。
        相同的,全球財務亦因有國際貿易和海外投資而變得更加重要。就如美國銀行(BankAmerica)賺到的一半以上的資產都來自海外;花旗銀行(Citibank)也經常性的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維持300個以上的海外分行。簡單來說,每個國家,都能藉由國際貿易、海外投資和國際借貸所構成的複雜網路,而與其他國家在經濟上相關連,這從亞洲金融危機引發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可見一斑。商管學院的畢業生如果能了解國際財管,那麼在推動公司的成長方面將會比別人較具有優勢。而撇開工作考量,對於希望開闊個人國際視野及增進對世界的進一步了解的人,如果他沒有對國際經濟動態或財務、貿易和跨國投資的政策議題有一定的認知,也將會產生很大的進入障礙。
        在21世紀網路E世代的來臨之際,全球在網際網路的帶領下,形成地球村的願景已不再遙不可及。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個人或企業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最有效的第一手資訊,能夠充分掌握全球資訊而作最有利決策,就將是這世紀最大的贏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krhd95086 的頭像
      pkrhd95086

      pkrhd95086的部落格

      pkrhd950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